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进入互联网时代,民间金融脱实向虚的异化行为不断扩大,不仅严重背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诉求,更引致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考察互联网时代下民间金融异化现状与风险,洞悉其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探讨和设计风险管控路径,对防范现代民间金融风险和助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聚焦上述问题,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济南大学商学院安强身教授著作《互联网时代民间金融异化风险及其管控研究》于2023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房地产价格高启以及虚拟经济投资收益率偏高等若干因素影响,不论是从活动导向还是积累导向看,民营企业的金融化均呈现较快发展趋势,民间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的异化倾向不断增强,而逐利动机下的金融化具有典型的“投资替代”效应,不利于民营实体经济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为指导,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强化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协同促进民间资本脱实向虚。防控民间金融异化及其风险,一方面需要提升民营实体经济回报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转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民间资本的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搭建民间资本投资平台,更好地服务民营实体经济需求。两方面一拉一推,协同推进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不平衡且进展相对缓慢的形势下,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民营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同样肩负着产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针对近年的民间金融脱实向虚及其引致的风险,正确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关系的论断,不断推进相关的制度建设与监管创新,才能彻底扭转民间金融异化行为,实现风险管控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双升。
安强身,男,经济学博士,现任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兼任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金融学会理事、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等。近年来专注于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方面研究,在《经济学家》《财经研究》《改革》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等30余项;先后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等20余项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