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莫秀根:让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热土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实施意见》对农村着墨较多,是新阶段普惠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普惠金融发展结硕果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至今已十年。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在您看来,普惠金融十年来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莫秀根:十年来,得益于金融科技广泛使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可以用“弯道超车”来形容。十年来,储蓄、转账支付、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经过多年的电子化改造,特别是近十年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线上转账支付的便利性,非现金支付迅速普及。金融科技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小额信用贷款基本得到满足。

十年来,金融服务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农村边远地区的个人、家庭和企业,可以足不出户从线上获得24小时的金融服务,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十年来,金融服务成本显著下降。手机银行等线上转账支付基本上实现了免费。小额信贷的利率也在不断下降。特别是金融服务下沉到村,加上线上服务的普惠,乡村家庭在获得金融服务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交通费。这都减轻了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成本负担。

十年来,创新产品丰富了市场选择。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尤为显著的是,线上的小额信贷,可以一次授信,多年使用,随借随还,按实际使用时间计息等,形成了以客户实际需求为中心的一系列金融产品。

十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广,服务内容丰富。村级的金融服务网点实现了全覆盖。服务内容从单纯取现,逐步扩展到包含咨询服务、电商服务、政务服务,甚至是社会服务等综合性的服务站点。

十年来,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得到完善。各级政府不同部门用自己所掌握的数据,打造不同特点的信用信息平台。各金融机构也打造出自己的信用信息系统。这些平台在客户申请服务之前,提前收集了潜在客户的信息,一旦客户提出服务申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审批并提供金融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除了信用信息平台以外,很多地区开展了信用村、信用乡等建设活动,通过“整村授信”,提高用信率和首贷率,同时也提高了乡村的诚信水平。

十年来,改革试点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近十年,我国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农村或者普惠金融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产生的经验,如信用体系建设经验,逐步在全国得到应用。

十年来,我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普惠金融政策。我国普惠金融的指导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我国采用了再贷款、贴息、信用担保、专项贷款、扶贫贷款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新冠疫情期间,这些政策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让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热土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为有效落实《实施意见》要求,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下一步,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莫秀根:落实好《实施意见》,需要从以下六方面发力。

一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当前各地都非常重视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但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比较快,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两个关键因素:技术和数据。西部地区主要短板是缺乏人才和财政投入。数据孤岛则是阻碍所有地区的平台建设和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抓紧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是解决数据孤岛的根本出路。

二是完善金融生态体系。金融体系不仅包含各类银行,也包含租赁、理财、保险、小贷等金融机构。当前大中小银行都在乡村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在乡村地区的发展滞后、覆盖面小。需要把他们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完善乡村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法治环境和金融政策同样是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乡村是数字普惠金融乃至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加以完善。

三是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现有的绿色金融产业目录还不适用于乡村的小微企业。只有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在一起,才有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提高农村金融能力。金融能力仍然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金融能力阻碍了人们正确理性地使用金融服务,接下来,仍须提升人们在用好金融产品、有效改善生活、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金融健康水平。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果,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以人为中心,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最基本的金融需求,是普惠金融的使命。因此,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是基础,提供一种负责任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才是普惠金融的最终目标。

六是制定农村金融差异化的政策。农村金融既有经济功能,同时也有社会价值。金融机构既要自负盈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兼顾其社会责任,包括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扶贫、创业、环境治理、公平发展、政策执行等,这些功能都增加了成本,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不是纯粹的商业机构,有必要对农村金融进行重新定位,制定有别于商业金融的监管政策,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聚焦乡村家庭和小微企业发力数字金融

中国经济时报:为使得《实施意见》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莫秀根:《实施意见》内容比较全面,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乡村的数字化建设。无论是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还是产品开发及风险控制,都需要有大量数据。而乡村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乡村的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精准实施金融政策。当前很多数据平台的应用,考虑的主要方向是它的商业性用途,比如产品开发和授信等。而大数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是从政策的角度刻画经营主体,使每一项政策都能更加精准地瞄准目标群体。

同时,要聚焦乡村家庭和小微企业。目前乡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农业生产以外,就业和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相对高。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信贷,而应该拓宽到保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理财等,鼓励这类金融机构进行创新,为乡村家庭和小微企业服务,这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记者 王晶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莫秀根:让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热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