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2%,增速比1至6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
“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部分企业放假、停产等短期非经济因素影响。”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认为,总体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效益同比呈现好转态势,工业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何平表示,降成本成效有所扩大,降低企业杠杆率取得积极进展,工业产品“去库存”持续推进,企业资金周转持续加快,这些都是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积极信号。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效果,去产能、去库存成效明显,钢铁、煤炭等工业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在此背景下,企业效益稳定改善。
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3.12元,同比下降0.29元,比6月份多降0.11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元,同比下降0.1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22元,同比下降0.16元。
此外,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增速比7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低2.1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8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1天,同比减少1天。
数据还显示,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显著回升。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2%,增速比6月份加快13.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扭转了6月份同比下降6.5%的局面。“这主要归因于石油加工、煤炭和钢铁等行业效益明显提升。”何平表示。
1至7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6%。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表示,国企占比较高的上游行业利润继续大幅增长,今年前7个月,41个分行业中,37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持续增长,表明多数中下游行业也同样出现了利润回升的苗头,预计未来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影响上游行业利润增速。屈宏斌建议,要落实工业企业减税费,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升级换代并实现稳步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从分行业收入成本角度来看,行业利润增长后续存在一定风险。1至7月份,41个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与上半年相比,边际收入增加的行业仅有9个,但下游行业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收入增速也表现出边际为负的情况。
另外,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数据显示上下游利润转移明显。1至7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同比增速差值分别为16.7%和19.1%,而下游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同比增速差值分别为-5.6%和-4.5%。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总体来看,供给侧改革与价格因素共同导致工业利润增速稳定,虽然具体来看基本面仍存部分风险点,但预计三季度供给侧改革仍将发力。在监管方面,金融市场走向协调监管,降杠杆转为稳杠杆,预计未来资金面不会过紧。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许婷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c/gz/201708/t20170828_12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