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是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农商银行要始终坚守“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深耕本土,坚持主业,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和小微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争做普惠金融的“先行者”。
践行金融为民,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目前,香河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点网络布设日渐完备,在全县相继建成100多个普惠金融服务站、金融便民点,布放各类机具200余台。但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服务还比较单一,还须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要向集基础业务办理、生活缴费、投资理财、金融知识宣传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转变,给予群众“一站式”的服务,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一方面,根据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灵活设置网点类型,改善网点功能分区,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生态化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双基”共建,逐村、逐户开展信用评定,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示范区,坚持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推动全域授信,拓宽服务广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子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客户信息及影像采集等实时办理服务,突破客户服务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真正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零距离”,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服务优化,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香河农商银行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机制,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要求,积极推动小微金融业务发展。一是优化产品。考虑区域特点和客户差异,推出具有农村特色和农民需求的“惠农贷”“信易贷”产品等10多种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二是优化技术。借鉴互联网金融互联互通的优势,增加支付场景建设,提高个性化开发能力,把金融业务与社会保障、消费、旅游等不同生活领域结合起来,推广“智慧社区”、建设“智慧校园”,多渠道打造智慧服务。三是优化流程。修订《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全面下调小贷利率,确保小微、普惠型贷款稳步投放;修订《信贷业务审批办法》,调整各级审批机构权限,赋予一线更灵活的贷款审批权,建立客户授信调查、审查、审批标准化流程,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探索惠民服务新模式。近年来,香河农商银行一直积极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推动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汇能聚力,全力打造“惠民银行”。与香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服务协议,设立了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客户的抵押及不动产登记手续,可一站式完成,降低客户业务办理时间和经济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与香河县人民银行合作,建立个人信用报告代理自助查询点,满足公众查询需求;与香河县住建局联合开发二手房资金监管系统,规避了部分交易客户的信用风险,确保交易安全,保障业主的正当利益;与香河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了《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信贷部门积极对接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对有需求的农户进行入户调研。
加强风险防控,切实提高合规管理水平。一是以“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和法规,落实好普惠金融政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自身风险管理制度。二是以“防”为主线,充分利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重点业务风险的防范,强化风险排查,把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三是以“合”为保障。要从思想上培养员工合规主动性、自觉性,把“亲清聚力,和合共赢”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机制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性化的合规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合规工作流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华国旺(河北香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10-21/doc-imqqsmrp3269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