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推进普惠金融职能向县域延伸

 

“移动金融”带来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监管方式的移动化。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普惠金融”大数据”网络体系,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网络化监控,有效弥补机构的”物理”缺失,督促金融机构实现更为全方位、及时性、透明化的金融服务。

国务院《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了”一行三会”各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能。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是全国首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但受经济总量、金融市场等因素制约,各金融管理部门在宜君县均未设立分支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中具有先天条件缺陷。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无金融管理部门条件下,普惠金融职能县域延伸的可行路径。

试点实践

陕西省铜川市下辖宜君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民银行定点扶贫县。全县有10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类3家、保险类6家、小额信贷公司1家,截至2016年末,全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74亿元、贷款余额11.85亿元。

(一)政策延伸。一是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及人总行批复的《试点方案》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将普惠金融发展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协调市政府出台《铜川市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意见》等涉及普惠金融整体部署、重要领域的规划。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力度,围绕普惠金融发展和试点建设推进,通过制定《关于金融助推铜川市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指导意见、组织召开专项座谈会等,引导金融机构将自身发展与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充分结合。三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合理投放,通过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加大扶贫再贷款发放力度、引导PSL贷款投放等,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四是加大对政策落实的监督把控,分别与县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与金融机构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创设反映普惠金融试点工作进展的评估指标”宜君指数”,实时监控试点进展情况。

(二)机构延伸。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人民银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合力,有效弥补因机构缺失导致政策传导受阻的状况。在宜君实践中,一方面,从纵向来讲,通过总行建立定点扶贫联席会议制度、西安分行成立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领导小组等,搭建从总行到分行再到中支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政策及时传导反馈;另一方面,从横向来讲,铜川中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在市级层面成立铜川市宜君县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推进小组,协调财政、农业、扶贫等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统筹实施,宜君县政府组建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办公室推动县域部门落实。此外,在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的引导推动下,金融机构积极在宜君设立分支机构。

(三)技术延伸。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让广大人民群众以合理的价格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关键是通过硬件建设、软件创新等方式把金融机构网点功能不断向下延伸。一是建设具备金融服务功能的站点,在乡镇一级和人口较为密集的行政村建设”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在人口相对较少的行政村升级改造”惠农支付服务点”,搭建以”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中心、”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补充的金融服务实体网络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解决金融机构网点在乡镇以下的”空白”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立足试点地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开通”银行流动服务车”,现场提供取现、转账等银行服务;推广新型移动支付方式,探索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手机闪付、聚合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建立无障碍刷卡示范街区,培养农村居民使用移动金融工具的习惯;立足”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依托”金融站点+电商”,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拓展移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引导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基于移动金融探索推出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模式。三是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布放ATM、POS机以及自助柜员机等机具,拓展移动智能终端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和使用范围,实现基于日常生活、农产品收购、网购代理等业务的转账、缴费、店铺管家多项功能。

(四)教育延伸。围绕积极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六个一”普惠金融教育模式。即:围绕提高农民金融素养这一主线,通过持续实施金融宣教,帮助农民牢固树立金融意识,增强使用金融的本领,共享现代金融成果;制定一个金融教育发展规划,充分结合”金惠工程”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试点机遇和实践,着力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打造一批普惠金融教育培训基地,采取”1+N”的方式,在县政府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教育培训基地”总站”,在多个行政村设立”分站”,协调金融机构以”专人包点定时”的方式面向村组群众开展金融帮教活动,实现金融宣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编制一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系列读本,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区分干部、农户和中学生三个版本,扎实推进三个层面的培训,重点推动将每学期11学时的”金融知识普及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一场普惠金融专题宣教活动,不断优化”宣传+培训+体验”的宣教方式,通过在地方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组织普惠金融文艺巡演下乡等开展大型专题宣教活动;组建一直普惠金融志愿者队伍,涵盖政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教师等在内347人的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基层金融宣教工作的有效载体。

政策建议

(一)建议健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宜君设立分支机构、适当放宽条件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等方式,不断健全丰富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型,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扩大金融有效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二)建议密切与地方政府联系,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有效发挥较为完善的行政组织体系作用,强化对县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的推动引导和监督管理。深化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三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在更广泛的领域加强共识、深化合作,保持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三)建议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探索网络化金融监督管理方式。”移动金融”带来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监管方式的移动化。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普惠金融”大数据”网络体系,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网络化监控,有效弥补机构的”物理”缺失,督促金融机构实现更为全方位、及时性、透明化的金融服务。

(四)拓展”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加大”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拓展站点功能,构建集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商超服务站、农村物流服务站、信息采集服务站为一体的”五站统建”模式,实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五)深化”宜君指数”,进一步加大试点效果监测评估。健全完善”宜君指数”,充分挖掘指数内涵,并依托指数建立全面、科学反映宜君县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和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晴雨网”,为工作措施制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效果、监督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

(六)建议设立金融管理部门办事机构,进一步提升政策传导效果。无金融管理部门客观上制约了普惠金融发展进度和效果,建议设立金融管理部门办事机构、工作组等,推进挂职干部交流等,进一步加强对县域金融和试点工作的管理,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和效果。

来源:金融界财经频道

http://item.btime.com/020b0ualb86rgff54gamvlhml9b

 

转载请注明来源:推进普惠金融职能向县域延伸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