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完善普惠金融标准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到有效推进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包括推广“金融标准+乡村振兴”工作模式,以标准助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完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尤为重要,其中,农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多措并举,以标准助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我国政策的持续落地,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壮大。您认为,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标准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何婧: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尤为重要。其一,普惠金融标准建设能有效提升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随着普惠金融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式各样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产品也随之涌现,甚至还出现了披着普惠外衣从事非法金融服务的现象。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将有效地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服务质量。其二,普惠金融标准建设也有助于与国际对接。普惠金融的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国际社会一直关注普惠金融的发展。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普惠金融标准建设能够将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与国际开展跟踪比较,也有助于普惠金融中国经验的“走出去”。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如何推动并完善普惠金融标准建设?

何婧:普惠金融标准建设需要多方共同推动。第一,注重发挥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作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普惠金融标准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标准设计的顶层机构,金融监管和政府部门的推动,将有效促进各项金融标准,尤其是国家级普惠金融标准的出台,也有助于普惠金融标准出台后的落地实施。

第二,提升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标准建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既是企业标准的制定者,也是标准的实施者。标准的推进应充分参考金融机构的意见。考虑到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参考意见中既应包括大型金融机构,也应重视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的呼声。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也有益于金融机构发展,能够有效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助力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的内在竞争力。

第三,推进普惠金融标准建设应发挥行业的力量,行业协会了解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情况,能够围绕普惠金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深入的探讨,同时可依靠专家和智囊,为普惠金融标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规划》提出的“推广‘金融标准+乡村振兴’工作模式,以标准助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何婧:农民是普惠金融的重点关注群体,农村金融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标准助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需关注如下几方面内容。

先,需重视农村支付标准体系建设。支付体系是农村金融的基础环节,完善村级金融服务站功能,提升乡镇金融网点的服务功能,推进数字金融在农村支付体系中的运用,这些都需要金融标准的参与。

其次,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引入金融标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发展多年,但各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尚未形成统一模式,各地的农村信用体系指标选择、建设模式均存在较大差异,亟待规范治理。以标准促建设,有利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

再次,注重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金融领域的创新活跃,尤其是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在金融行业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农村普惠金融产品的种类,产业链金融等金融技术也广泛运用于农村金融领域。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有些产品让目标客户承担了与之不匹配的金融风险,有些服务通过手续费等方式,收受高额的实际利率,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有助于规范产品和服务,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将标准的运用与涉农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结合。涉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将金融标准建设运用于金融机构的运营过程中,可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规范化程度,完善内控机制,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作者:王晶晶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3-11/doc-imcwipih7808678.shtml?cref=cj

 

 

转载请注明来源:完善普惠金融标准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