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次提到风险,22次提到监管,14次提到改革。
从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这三个关键词中,或许能够窥见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总基调。随着会议的召开,金融监管改革的一只“靴子”落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千呼万唤始出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副总经理仇高擎第一时间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通过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显然比“一行三会”现有的联席会议制度规格更高、权威性更强,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金融协调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施统一监管、专业监管、穿透监管。预计今后对资管业务等跨市场产品、金融市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规则完善和统筹监管将加速推进。
监管新机构现雏形 监管模式迎重大转变
目前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于2013年。近年来,各界关于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呼声不断。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显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意在在更高层次上推动金融监管协调。专家表示,未来金融监管将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统筹协调。
会议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在东方金城评级副总监俞春江看来,这意味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金融体系里不仅承担监管协调的责任,而且是整个金融体系监管框架稳定运转的核心。
会议还提出,强化监管,加强功能监管,更为重视行为监管。在分业监管体系下,“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均为“机构监管”。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金融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尽管“混业监管”尚没有被官方提及,但“加强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
俞春江预计,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框架下,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的协调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对功能和行为的监管将不留死角,监管竞争导致重复监管和留白的现象将有效好转。
“会议强调,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预计在统一监管框架下对资管产品等的统一监管标准将加速推出,穿透性检查将成为统一的监管基本要求。”俞春江表示。
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会议提出,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其实,这方面的做法近年来在国际上较为常见。例如,美、英两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均将大部分宏微观审慎政策与监管职责赋予给央行,将其打造成“超级监管者”。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央行由于具备专业知识、采取政策措施的内在动力和独立性,在宏观审慎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采取的模式包括由央行董事会(或行长)直接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由央行行长担任宏观审慎政策制定委员会主席,明确赋予央行向宏观审慎政策制定机构提出政策建议的权力,或确立央行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中的主导地位等。为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应明确赋予宏观审慎政策制定机构相应的权力,主要包括从其他部门获取信息、弥补数据缺口的权力;影响监管政策实施和调整的权力;影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的权力;以及建议调整监管范围的权力等。
基于上述考虑,不少分析人士预计,央行将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此外,会议明确,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俞春江认为,这意味着,一方面,相对分立的金融基础设施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整合;另一方面,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助于统计的统一性和监管信息的共享,监管套利的空间将显著下降。
仇高擎表示,以上是对中央关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总体方略的系统部署和贯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防风险强监管继续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此次会议指出了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即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并提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个重要原则。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三大任务、四大原则基本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主线。回归本源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优化结构、市场导向与深化改革相呼应,指明了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强化监管是做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核心内容。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安全,一直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核心工作。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把强化监管作为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并对金融管理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有鉴于此,应深刻认识到金融领域的防风险、强监管绝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在未来一个时期都要加以持续推进的重大工作任务。”鄂永健说。
会议还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鄂永健表示,这一表述对理解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总体走向有重要指向意义。从此次会议将稳健货币政策与经济去杠杆联系起来看,未来在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和经济增长新动能尚在培育中的情况下,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不紧不松。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李国辉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c/sd/201707/t20170717_12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