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十四五”阶段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也是解决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匹配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工作中出现的新要求,江苏省聚焦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江苏省财政厅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汇聚各类资源,推出多个政银合作特色产品,持续加大普惠金融赋能小微民营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为引导金融资本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银行业保险业将以“金融服务支撑强、金融协调发展好、金融改革势能足、金融生态环境优”为目标,推动普惠金融各项政策和产品做精做深做实,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一、政策引领,普惠金融发展获得有力保障
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经济基础扎实雄厚,小微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新实力强劲。此外,作为农业大省,江苏物产丰富,优势农产品众多。面对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普惠金融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精准赋能。《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显示,以江苏省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整体水平较高,多数指标保持增长态势,金融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发布为标志,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江苏省金融业在多方政策支持引导下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财政引导金融资本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2017年,江苏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实现与社会资本的协同,丰富了财政资金的扶持方式,大大提高了资金运营效率。面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江苏省财政厅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于2021年11月初正式发布,更深入探讨财政与金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财政厅累计引导400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投向“三农”、科技、环保等领域,支持超过20万户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聚焦江苏普惠金融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政策为抓手,加强监管督导,努力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2020年3月,江苏银保监局发布《2019年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系江苏省银保监局发布的首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全面展现了2019年江苏省银行业保险业在提升普惠金融工作方面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金融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苏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增效实施意见》系列文件。2020年9月,江苏银保监局制定了《江苏辖内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为进一步强化辖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1年6月末,江苏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5.3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3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6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937.57亿元,增长14.64%;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公司类贷款中占38.82%;贷款平均利率为4.56%,较上年下降0.09个百分点。江苏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3%。其中,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845.1亿元,较年初增长19.8%,高于各项贷款增幅8.8个百分点;法人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675.6亿元,较年初增长18.2%,高于各项贷款增幅4.7个百分点。
二、财政发力,推出多款政银合作特色产品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围绕发展普惠金融,强化中小微企业融资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完善财政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与相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陆续推出14个政银合作产品,汇聚各类资源有力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起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的“桥梁”。
江苏省财政厅与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推出的“小微创业贷”就是其中的优秀案例之一。作为破解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担保物导致的贷款难、成本高问题,“小微创业贷”首次提出了按“两无四有”标准投放信用贷款,即企业无需提供抵押、担保,仅需具备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及产品生产销售合同(定单)、有稳定的现金流(银行流水单)、有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账表齐全)、有正常的纳税记录等条件,即可申请贷款。自2015年推出以来,“小微创业贷”累计投放贷款超1800亿元,支持10万余户小微企业,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政银合作产品之一。“小微创业贷”也被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列入可总结推广的典型经验之一,荣获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的生动案例”二等奖。
2021年10月20日,江苏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在整合已有政银合作产品基础上,正式设立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搭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平台,该基金首期已推出了“小微贷”“苏科贷”“苏信贷”“苏农贷”四个子产品。据介绍,此次江苏省内有百余家金融机构被确定为“小微贷”等产品的合作单位,重点支持首贷主体,助力中小微企业成功贷到“第一笔钱”。 支持对象方面,在坚持普惠江苏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政策支持。设立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充分汇聚科技、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政策合力,将资源持续投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三、锚定目标,普惠金融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金融业特别是普惠金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于2021年6月着力开展了银行业保险业“四保障六提升”行动。积极保障扩大投资、消费升级、外资外贸提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等方面的有效金融需求,着力提升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民营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金融服务质效。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江苏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品供应更加充分,服务效率持续提高,服务覆盖面稳步拓宽,实体经济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缓解,对“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金融支撑更为精准有力。
《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末,力争江苏实现金融服务支撑强、金融协调发展好、金融改革势能足、金融生态环境优四大目标。金融对小微企业、“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力争“十四五”时期普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到2035年,江苏要基本形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实现地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与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强省。在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方面,完善多元普惠的金融供给体系,改善普惠领域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民生保障、参与社会治理作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化激励评价机制,构建可持续政银担合作模式;优化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加快完善征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一网通”工程。
来源:新华财经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217221794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