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缘于抗击疫情的特殊背景,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普惠金融仍是2020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可称得上是年度财经热词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普惠金融,青岛拿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来自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青岛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81.24亿元,比年初增长362.05亿元,同比多增156.88亿元,增长39.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4.02个百分点。
小微融资贵难题在2020年开始破题。小微普惠型贷款在信贷增加的同时,利率也在降低。来自青岛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市银行业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5.26%,较2019年度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9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一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各项金融政策在青岛精准落地,另一方面青岛金融机构服务小微的内生性被充分激发,首贷行动、续贷、信用贷等,围绕小微金融服务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亮点不断,普惠金融大行其道。
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落地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机构不断加大普惠性金融供给,小微融资难、融资贵持续破题中。
面对疫情冲击,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迅速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坚决有效用好总行出台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5000亿和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
截至11月末,全市累计发放专项再贷款2.8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64%,我市27家全国重点保障企业信贷需求全额满足,贷款发放金额和支持企业家数均为全省第一。累计发放再贷款132.1亿元,办理再贴现109.4亿元,支持7518家企业复工复产。
为缓解疫情造成的影响,推动稳企业保就业,包括央行在内的五部委于今年联合推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为让新设工具在我市快速精准落地,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加快部署、有序推进,组织法人机构全面测算和摸排符合政策要求的贷款情况,做好贷款数据收集、汇总、分析以及贷款台账初审,提高政策性资金申报效率,督促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加大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实施力度,引导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提升政策落地效果。
统计显示,落实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支持法人银行为4613家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贷款5454笔,延期本息共计57.52亿元;为13584家普惠小微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14508笔,贷款本金54.2亿元。
针对我市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指导法人银行机构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创设“食宜贷”业务,为979家餐饮企业发放贷款5.18亿元,平均利率仅为5.73%,支持餐饮企业抗疫脱困。
打造普惠金融的良好生态
首贷、续贷、培贷、愿贷……今年以来,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青岛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举措,力求打造普惠金融的良好生态。
从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看,“首贷难”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小微企业一旦获得第一次贷款,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高。据测算,小微企业“首贷”成功后,获得第二次贷款的比率达到76%。为此,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通过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植,使企业的首贷获得率明显提高。
通过建立动态化首贷企业名单库,力促金融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和实地走访双线对接,使企业的首贷率明显提高,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今年前10个月,全市银行机构共培植企业6208家企业,其中5992家企业获得贷款189.3亿元。
青岛银保监局以开展2020年“贷动小微”专项行动为契机,引领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内部机制,进一步挖掘信用信息资源,加强对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提升信贷需求响应、审批和发放效率,为小微企业送上金融服务“及时雨”。
青岛银保监局鼓励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政府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商会组织、核心龙头企业等沟通对接,多渠道、多维度获取整合涉企信息,努力缓解由企业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授信调查效率,缩短调查周期。目前,辖区共有28家银行机构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获取涉企信息,11家银行机构通过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引领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积极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的支持,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授信审批效率。目前,辖区共有35家银行机构依托科技支撑,提高办贷效率。
青岛银保监局还督促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展优体验、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等“一优三减”工作,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便捷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融资需求,开通快速审批通道,合理优化业务流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简化证明材料要求,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辖区3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相关业务建立了专人专审专批制度,32家对小微信贷业务建立了准入预审机制,42家建立了限时办理制度,43家制作了小微企业申贷“明白纸”,21家对分支机构下放了一定额度的小微授信审批权限。推出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
服务小微成为共同行动
在相关部门的力促下,在精准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借助于特色产品与优势服务小微,成为越来越多青岛市金融机构的共同行动。
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建设银行逐步探索出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内容的“五化”普惠金融新模式,实现“三个一”信贷体验,即“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和“一价式”收费,做到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和穿透落地,引导资金流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建设银行聚焦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减少抵押等小微企业需求痛点,以产品供给的创新和升级精准对接小微企业需求,围绕小微企业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场景应用,不断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及信贷产品。目前已形成信用、抵押、质押、平台四大产品体系,实现新产品的按需、快速定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也大幅上升。
今年上半年,青岛银行成功为青岛中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办理了以哈萨克斯坦“坚戈”为结算货币的出口跨境收汇业务,这是山东省金融机构办理的首笔坚戈币种跨境贸易结算。随后,青岛银行获批以全国首家非坚戈区域交易所属地区报价行身份加入人民币对坚戈区域交易市场,为更多银行间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山东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与此同时,青岛银行运用新金融理念、区块链技术、数字化场景,开辟出金融助力“稳外资”和“稳外贸”新路径。
来源:青岛日报
https://www.360kuai.com/pc/938081c6e8f27b167?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