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金融风险在不同领域之间游走,其实反映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老百姓在追逐好的投资产品。但是,这样的投资产品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规模化、产品丰富、效率较高的资产市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日前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主办的首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近年来,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升和各地政府采取各项措施,互联网金融市场起伏以及理财产品市场不断引发关注……在黄益平看来,这些金融风险之所以在不同领域之间游走,主要在于一方面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非常多;另一方面可投资的产品不够多,反映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只要投资者决定往某市场集中,这个市场一定会繁荣,价格会上升,但是同时风险相对也会积累,市场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对于过去两三年间出现在某些领域的风险,黄益平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想把钱拿出来做投资,数据显示,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超过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但实际上目前我国财富管理服务还有待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存款的短期化,也就是老百姓不再愿意耐心地接受过去定期存款很低的利息回报,短期化结果会变成现金、活期存款。”黄益平说,这里面可以看出既有正面机遇,也有负面风险。正面机遇就是老百姓要拿钱去做投资,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提法是一致的。
负面变化也有可能是一个风险,即钱投资出去后,有时候并不知道钱会在哪里,因为可投资的机会很少,钱集中一个地方容易出问题。黄益平进一步表示,对老百姓来说,如果有多余的资金,能够放的地方大概只有两个,第一是银行存款,比较安全;第二是房地产,除此之外任何市场都不够大。
黄益平表示,如果是从过去由银行中介为主转向未来的资产市场为主,从间接融资转移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会带来很多具体的变化,但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风险的承担发生了改变,过去把钱放在银行,由银行承担了风险,银行基本上是直接、间接的通过政府对存款人的风险提供了一定的担保。未来如果直接做投资,更多的要由投资者自己来承担风险。
在谈及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发展产品丰富,投资便利的资产市场,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时,黄益平建议: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同时需要注重监管政策协调、监管穿透性、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实现风险定价,利率由市场化决定。他表示,需要实现利率市场化,资产价格要完全反映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这要和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监管加强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同时,还要关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功能,让老百姓享受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黄益平(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pl/zj/201705/t20170523_11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