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年末,广西农信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451.27亿元、2349.21亿元,分别占全区银行业的51.02%、47%,农户贷款余额占广西全区银行业的63.78%,农户贷款有效需求满足率在80%以上。截至今年3月末,该社存贷款增量、存量继续保持广西银行同业第一位。
“把普惠金融的主战场放在农村,始终坚守在金融支农第一线”是近年来广西农村信用社强化支农支小定位、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真实写照。
请看这样一组数字:去年末,该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451.27亿元、2349.21亿元,分别占全区银行业的51.02%、47%,农户贷款余额占广西全区银行业的63.78%,农户贷款有效需求满足率在80%以上;截至今年3月末,该社存款余额达6119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增长8.23%,各项贷款余额达4296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增长4.37%,存贷款增量、存量继续保持广西银行同业第一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城乡居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金融后盾。
支农、支小、支微,全面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脱贫攻坚、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主力军、排头兵,广西信用社加大对涉农行业、小微企业、地方重点项目、民生环保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占广西银行业22%左右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占广西银行业63.78%的农户贷款、50%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60%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贷款,多年来纳税总额居广西区直企业、金融同业第一。
一方面,积极拓展农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领域优质客户,加大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做大做优涉农客户群体。去年,该社涉农贷款余额增速16.4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84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增速32.8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24个百分点,实现了涉农信贷“持续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49.21亿元,增速12.81%,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9.17%,高于上年0.41个百分点。
同时,广西农信社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去年全年累放各项贷款2442.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放87.77亿元。对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帮助企业渡过“寒冬”。放宽续贷范围,在生产经营正常、合作意愿良好和贷款风险不增加的前提下,将企业和个人类贷款纳入续贷范围,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全年共办理续贷业务4658笔,涉及金额208亿元。
今年1-3月,全区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655.4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539.5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累放363.28亿元,农户贷款累放215.37亿元。3月末各项贷款余额4296.05亿元,增长4.37%,其中涉农贷款3583.2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2454.30亿元,农户贷款1500.07亿元,分别增长4.58%、4.47%、5.14%,扛起了广西银行业支农支小支微的“半壁江山”。
发展普惠金融,改善城乡金融环境
据了解,广西农信社已在8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有效缓解农村抵押难、贷款难问题。
通过探索担保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他们推出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把农民的资产变成发展生产的真金白银,缓解农民贷款抵押难题;推出库区移民权利质押贷款——“安心贷”、党员信贷以及“金香蕉”和“金芒果”“边民贷”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
此外,他们还在广西银行业首创推出农民诚信奖励与失信制约办法,对诚实守信农户主动调增其授信额度(最高可增加30%额度),主动下调其贷款利率(在原基础上最多可下调15%),让广大农户享受到了实惠。
广西信用社近年来与基层党组织共同推进金融便民服务点建设,升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在全区15108个行政村建立最前沿的金融服务点,为广大农民提供小额存取款、转账、消费、代发补贴、账户查询以及金融知识、贷款咨询、征信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不断提升村屯便民点、联盟商户服务质量和数量,提升便民点服务水平,升级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全面优化农村金融支付环境。以营业网点为中心,自助服务终端、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桂盛通等为辅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金融网点覆盖广西所有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全覆盖,构建了以营业网点为中心、自助服务点为辅助、电子服务机具为延伸的全覆盖金融服务渠道体系。
目前,区信用社已建成广西最大、也是唯一实现省(自治区)-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全区每个乡镇都布有网点,桂盛通机具布设到村,实现金融机具乡镇村全覆盖。农民不出村屯就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了“田间地头能转账”。
广西农信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他们将着力打造精品银行、活力银行、普惠银行、稳健银行、长远银行,大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升级版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小微和扶贫开发力度,大力促进机构网、电子网和人员网“三网”普惠服务网络化。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谢利 通讯员 谢咏任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ncjr/xys/201705/t20170511_11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