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杨再平:普惠金融需要“每顿一撮米”精神

 

“孟加拉有句谚语,‘每顿一撮米,月底一满罐’,说的是农妇在每次做饭时拿出一撮米,放在另一个罐子里,到月底就会有一满罐米。做普惠金融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要从过去的‘傍大款、垒大户’转变为最大限度地下沉客户。”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1月20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的“亚金协普惠金融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据悉,该委员会旨在为普惠金融发展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让金融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地惠及贫困弱势群体,主任委员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小额贷款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担任。目前,已有来自全球的31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委员会,委员单位覆盖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金融服务、金融教育等领域。

杨再平认为,做普惠金融,要在遵循金融规律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把过去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弱势、边缘化群体包容进来,尽可能让他们享受到金融服务、得到实惠。

其中,重要的就是“授人以渔”,即以金融为载体,激发低收入群体的责任和创业精神。“普惠金融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包容过去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并能够把弱势变成强势,让他们拥有自强的内在动能。”

他表示,金融之美在于普惠,金融可促进社会更充分、更平衡地发展,从而使得社会更加美好,这就是金融与好的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

正因如此,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其含义是“以有效的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每个人,尤其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2016年9月,中国作为G20峰会主席国,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交给峰会并最终获得表决通过,该原则鼓励各国发挥数字科技的力量,为金融带来更大的潜力。

在此基础上,普惠金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许多亚洲国家对此给予大力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地区得了长足进步,但亚洲各国的普惠金融程度却愈发参差不齐。一份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处在普惠金融的前沿,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只能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其中,最大的差异体现在自动提款机的使用和提供正规银行服务等方面。

“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亚洲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杨再平说,亚金协成立“普惠金融合作委员会”,目的就在于为普惠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助推会员机构及所在国家或地区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促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更充分、更平衡、更美好。

作为一家金融类区域性国际社会组织,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于2017年7月正式成立,立足亚洲,开放包容。截至目前,会员机构已达113家,分别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类型则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科技金融、金融服务和金融教育等多领域,以及伦敦金融城、阿布扎比、阿斯塔纳等政府背景的国际金融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郭子源

https://www.sohu.com/a/290337640_118392

转载请注明来源:杨再平:普惠金融需要“每顿一撮米”精神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