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习总书记
普惠金融是在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金融消费者成本客服但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使中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逐步获得适当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金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普惠金融”概念在我国推广已经有12个年头。从普惠金融概念的引进,部分机构的实验,到国家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建设,在国际社会提出“普惠金融”建设纲要、原则,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五年规划,并在近期密集推出“普惠金融”机构建设、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和措施……,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日益成熟。伴着时代变革的大潮,普惠金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1、概念引进(2005年)
2005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广,引进普惠金融的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人民银行、商务部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国家开发银行等合作,开展“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项目。
2、正式使用(2006年)
200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先生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发言,正式使用“普惠金融”这个说法。
3、胡锦涛主席引用(2012年)
2012年,胡锦涛主席在墨西哥召开的G20峰会上发言中提出:“普惠金融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希望各国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各国消费者保护水平,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普惠金融”概念。
4、写入党的决议(2013年)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
5、相关政策出台(2013年后)
2013年后,国务院又颁布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和政策,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出了具体部署。
6、制定发展规划(2015年)
2015年,银监会、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等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
7、G20推进(2016年)
2016年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杭州G20峰会递交三个文件:《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
8、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7年)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 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9、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2017年)
2017年9月30日,出台《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人民银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的政策。
中国的普惠金融并不源起于十多年前一个单词的简单引进和翻译,它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深植、演进,是众多金融实践者在解决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平等的问题中,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房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