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第一届年会(2017)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学科发展”。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发表主题演讲。
贝多广重点讲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其指出,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它也带来了很多争执。
第一就是概念之争,贝多广表示,普惠金融的英文叫inclusive finance,本来是包容的意思,直译是包容性金融,结果中国一翻译就议成了普惠金融。结果导致现在一说普惠金融,很多人联想到了优惠,马上就变成一个讨论价格的问题。
第二是手段之争,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协调、怎么平衡非常关键。
第三是目标之争。普惠金融到底是解决不平衡问题,解决社会目标还是要解决扶贫机构的、金融机构的商业绩效的问题,还是两个目标要同时实现,这个问题不光在中国实现,全世界都有,到现在也没有结论。
第四是发展之争。普惠金融对我们传统金融体系是重大的挑战,影子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很多都不在原有的金融监管者的法眼之内,这里面金融监管谁前谁后,谁正确,谁错误,有时候并不太清楚,所以在普惠金融里面充分的体现出来。
贝多广还阐释了普惠金融的四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宗旨,即它的服务对象是谁?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重点的是中小微弱,也就是被传统的金融机构忽略,或者是完全没有服务的那些人群。
第二是目标,普惠金融的目标就是要让现有的金融机构发挥出包容的功能,要改善现有的金融体系。
第三是原则,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最后是手段,现在的普惠金融要融入数字化技术,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网络借贷、数字化保险、网络理财、大数据征信产品等方面。
首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田欣鑫
http://www.cfbond.com/gd/jj/201710/t20171023_552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