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凤凰WEMONEY新金融路普惠实践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在峰会上表示,可持续商业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普惠金融服务供给端来看,关键点是要解决普惠和商业可持续的问题,按照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在传统技术和传统技术条件和模式下,提高服务的覆盖面,着力解决“普”的问题时,使得“惠”的问题解决不足。
如果普惠金融只普不惠或者只惠不普,即使短期上可以实现商业上的盈利,长期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也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心。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给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但同时我们也要高度关注这些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认识到新技术解决老问题的时候可能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比如说,技术、业务和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数字鸿沟和技术性排斥的问题,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新兴技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打着普惠金融以及金融创新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以及金融诈骗这样违法违规的行为。比如说大数据技术其实既可以用来精准营销,也可能被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对于这些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也坚决打击。
从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端来看,关键点要解决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的问题。运用技术触达的这些长尾人群很多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比较薄弱。
2017年7月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整体上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分,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消费者对于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消费者风险的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城乡区域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基于这份报告,可以得出:
1.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2.由于消费者需求多样,背景不同,消费者保护需要精准化,风险教育也需要精准华。
3.风险教育应该抓早抓小。我们要推进金融知识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开展数字以及金融普及教育,教授他们储蓄、投资、纳税等一些基础的金融概念,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开展金融通识教育。
从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关系来看,关键点是投资者适当性问题,也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披露、合同登记、风险提示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全流程和产品要素的透明度,强调卖者有责。另外一方面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引导树立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此外,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匹配,使产品与客群,风险与收益,风险与能力相匹配。
来源:金融界
http://sh.qihoo.com/pc/detail?check=de0fd1acc6dafbb1&sign=360_e39369d1&url=http://zm.news.so.com/410a270088d9614f395ca75d8004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