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江苏淮安市:以“大财政”理念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新高地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大财政”理念,正确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以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深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全面提升财政治理现代化水平。

组织机制强化引领,形成高位协调工作推动力。成立淮安市建设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坚持高位统筹调度,全面细化部署落实。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成立5个专项小组,分区块制定目标计划,压实责任、传导压力,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督查推进等机制,确保示范区成果有实效、常态化。建立普惠金融工作专班机制,由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按政策推广、数据分析等业务内容分设普惠金融专员,保障示范区业务正常开展。

创新服务效益为先,打造支农支小金融产品群。一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效应,利用财政贴息、风险分担、担保补偿等手段,推出“专精特新贷”“设备担”和“科技首贷贴息”等政银产品,引导银行和担保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科技领域创新发展。“专精特新贷”累计支持企业36户,“科技首贷贴息”政策累计支持企业2户,“设备担”累计支持企业3户。二是探索财金工具联动新模式。实行“财政+保险+期货”联动,探索构建农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政策性保险机构与产业龙头企业、银行机构、期货公司、担保公司合作,联手为农户提供低利率的贷款产品。全面扩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强化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715.49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新增156.75亿元,同比增长63.55%。三是撬动重点领域金融投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快核心企业信用向中小微企业传导。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41.84亿元,上半年制造业贷款新增过百亿,达到100.36亿元,同比增长26.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89%。综合运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激励政策,累计为辖内法人机构发放激励资金3876万元,撬动辖内法人机构普惠小微贷款较年初净增35.68亿元。设立创业担保基金,统筹运用财政奖励、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发挥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撬动作用,发放优惠贷款余额82.06亿元,年贷款平均利率3.57%,惠及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811家。四是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提质效。实行“财政+银行+担保”联动,创新推出“淮安乡村振兴贷”产品,银行机构以不高于LPR+100BP利率发放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见贷即保”,市财政给予80%风险补偿,同时安排1000万元给予0.5%的贴息。截至6月末已发放11.15亿元,惠及农户及经营主体1078户。

信息平台智慧赋能,强化多管齐下考核监督力。完善淮安市企业征信平台与大数据中心数据互通,打造本地企业信用报告体系,开发涉农数据子平台,拓宽涉企信息数据库。完成“码上贷”平台功能提档升级,截至2024年6月末,平台累计促成授信375.64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4万户,累计服务首贷客户4912户。构建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推动10家融资担保机构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全覆盖。截至6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79.23亿元,年化综合费率0.61%。联合多部门定期对银行和担保机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提示。充分运用监督考核机制,将普惠金融示范区、“淮安乡村振兴贷”等重要指标纳入2024年金融机构支持高质量发展考核范畴。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部署要求,持续践行“大财政”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优化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工具,推动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深度融合,持续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管理水平,建设具有淮安特色的高水平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http://www.huaian.gov.cn/col/16657_173466/art/17224416/17234472264634Ebalab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苏淮安市:以“大财政”理念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新高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