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金融发展论坛暨卓越金融企业盛典在线上成功举办。在本次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就《推动普惠金融成为发展新动能》发表主题演讲,就普惠金融十年来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新特点、困难和挑战等多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嘉宾演讲实录:
普惠金融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领域跟对象更加多元和广泛,从基本的金融服务,拓展到了包括融资、理财、保险等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二个特点是普惠金融的服务提供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参与到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大行、中小银行,还有各种类金融机构,包括小贷、消费金融公司、各地的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第三个特点是服务方式更加丰富。既有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奖励、优惠减免、风险共担、信用征信等公用资源,也在探索数字时代新的低成本信用甄别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
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方面就是普惠金融管理的成本越来越高,部分机构可能在成本可持续上面临压力。传统的提供普惠金融的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上面大行在下沉,下面科技公司在争夺的困境。
第二就是普惠金融中的一些个人和小微的风险处置比较困难,现在对小微企业还能够允许批量处置,但是对个人的一些信用产生的风险还是要逐笔的进行审批核销处置。
第三就是现在普惠金融越来越开始利用数据来降低成本,但是各个地方的数据的集中和使用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政府类的数据的获取有一定难度。
第四个是风险的防控压力,随着普惠金融的触达的客群和领域越来越宽泛,出现了一些对反欺诈要求的要求。
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三个方面可以着力的地方。
第一个方面,在需求方面我们需要更精准地捕捉更广泛领域和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和一些欠发在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来体现我们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要求。在供给层面上,我们也需要进行多元互补、有序竞争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的构建。
第二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的难点,是怎么样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第一个维度是在现在的金融机构、现有的认知、管理体系,怎么样通过一些办法来拓宽我们商业可持续的人群和区域的边界。还有就是提高供给侧。
第三点就是在普惠金融的实践过程中,现在的中小微企业在表达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和真实的资金需求有巨大的偏差。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中小微企业把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最后都被归结为融资难、融资贵。但它背后反映的是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公司的战略定位出了问题、能力有短板、战略和客群定位不匹配等。
于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发达的中介。中介需要对客户进行一些更加深刻的理解,要把客户的需求、客户的痛点,金融市场的供给产品和服务方式结合起来。
总之,普惠金融的发展必然是我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普惠金融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更多的人群和区域提供有效适当的一个金融服务,必将推动我国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更有助于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eeo.com.cn/2024/0106/6250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