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正式进入党的决议,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十年来,中国普惠金融踔厉奋发,在覆盖广度和普及程度、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作为国内最早对普惠金融实施专业化管理、数字化经营的商业银行之一,农业银行2014年成立小微企业金融部,2017年单设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开展小微信贷线上化探索,2020年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经过十年的发展,农业银行形成了城乡融合、数字赋能、专营专管、集团协同的国有大行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发展理念
持续加大“三农”普惠金融供给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将“三农”普惠战略列为三大战略之首。2017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农业银行在不改变原有三农金融事业部架构基础上,将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熟的体制机制向普惠领域推广,单独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形成了横跨城乡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实现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践行“支农支小”初心使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长期深耕厚植细育“三农”普惠沃土,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自2018年党中央提出普惠金融监管要求以来,农业银行普惠贷款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包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在内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超3.2万亿元,是2018年的近5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速达44%;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小微群体超320万户,近三年累计为3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在区域上,农业银行近五成普惠贷款投向农村、七成信贷客户源自县域,切实做到惠农、扶小、助微。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截至2020年末,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地区普惠贷款增速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9778亿元,带动惠及贫困人口1646万人次。创新推出“龙头企业带贫”、“政府增信扶贫”等25种金融扶贫模式,累计研发78款金融扶贫特色产品,推出一系列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延伸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网络,2016年以来,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新建人工网点近200个、自助网点超600个,人工网点总量达3700余个、自助网点2300余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银行落实中央“四个不减”要求,聚焦832个脱贫县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力支持脱贫地区长久发展、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把服务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首要任务,实施金融服务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助力打好粮食产量质量提升基础。聚焦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等重点产业,出台差异化信贷政策,全力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放中长期贷款,支持国家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村级综合服务提升等工程建设。创新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专项信贷产品,推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量突破1万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乡村产业贷款、乡村建设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和县域贷款增速。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为“三农”普惠插上现代金融科技的翅膀
数字化转型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招,使大型银行做好普惠金融成为可能。十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业务模式进行深度重构和全面再造,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移动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较好地解决了大型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成本、风险与效率、收益间的矛盾,形成了以“数据+算法+算力”为引擎和基石、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新型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创新数字化信贷产品体系。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构批量获客、自动审批、自主用信、集中风控的小微线上信贷模式,实现基于多维数据的综合画像、精准测评,推出并持续完善涵盖信用类、增信类、产业链类三大数字化产品体系“小微e贷”,创新推出自助可循环的农户线上贷款“惠农e贷”,满足多场景融资需求。目前,农业银行近八成的普惠贷款来自线上产品,“小微e贷”累计投放超过3.2万亿元、累计贷款客户超过200万户,“惠农e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服务农户近600万户,线上产品已成为服务普惠小微群体的“尖兵利器”。
推出线上化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线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普惠e站”,整合开户预填、授信测额、贷款申请、合同签订、线上还款等常用功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天候金融服务。研发数字乡村云平台,搭建农村“三资”管理、智慧畜牧、乡镇治理等涉农场景。推出“e推客”系统,支持地方政府、残联等向农业银行线上推荐客户,已在1.5万个机构上线,受理贷款申请超26万笔,金额近600亿元。推出掌银乡村版,加载涉农特色金融产品,县域掌银注册客户达1.7亿户、月活客户超8600万户。
打造智能化经营管理平台。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引入全量小微企业工商信息、公共信用信息,打造PAD移动工作台、个人电子名片、普惠数据e点通等经营管理工具,构建统计监测、营销赋能、经营管理、运维支持四大功能模块,为客户经理提供信息查询、客户画像、产品中心、开户预检、新企速递、营销触达等功能支持。建立基于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合规处置、经营管理四类闭环任务的普惠数字化经营体系,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赋能基层、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构建集约化风险防控体系。在强化线上服务、精准信贷投放的同时,农业银行通过数据赋能、算法驱动,建设覆盖风险识别、限额管理、风险预警、催收和核销全流程的风控体系,实时监测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情况,对欺诈、洗钱、骗贷等行为自动识别,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精准预警、及时处置,有效降低风险管理成本。2020年,农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数字化风控中心,对全行信用风险实施集中监控和集中作业,进一步提升了普惠信贷风险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累计集中处理1000多万条任务线索,大幅提升了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为普惠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底线。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提升“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十年来,农业银行持续将内部政策、资源向“三农”普惠领域倾斜,安排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制度和专门资源服务“三农”普惠,实行单独的信贷管理、资本管理、资源配置、激励约束等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构建了一整套有别于大中型客户的差异化政策制度、业务流程与经营模式,为做好“三农”普惠金融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完善制度政策。制定差异化的“三农”和普惠信贷政策制度。出台了二十余项“三农”信贷政策和一批区域信贷政策。按照零售化、数字化、线上化思路出台小微信贷政策制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小微企业进行“云评分”,创新线上化的贷后管理办法,解决以往小微信贷过度依赖财务数据的问题。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授权管理,设立“三农”和普惠产品创新基地,鼓励开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创新。
强化资源保障。信贷管理上,按照“三农”和普惠信贷计划,足额保障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需求。资本管理上,充分运用FTP优惠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政策措施落实对普惠小微贷款、普惠涉农贷款的信贷支持。资源配置上,将固定资产、财务费用、薪酬补贴等向“三农”和普惠金融业务倾斜,激发基层经营动力。考核激励上,单独制定“三农”和普惠金融业务考核方案,引导分支行因地制宜做好“三农”金融服务。
下沉服务重心。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网点多、覆盖广的经营优势,在全行范围内打造小微金融专业支行、普惠金融专营机构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类网点,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全行半数以上的新建、迁建网点布局到城郊或城乡结合部和县域乡镇,不断加大“惠农通”服务点建设,目前乡镇覆盖率已超90%。
打造人才队伍。不断加快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单独制定小微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对小微金融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分层分类培养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小微金融专业化人才队伍。实施县域英才工程,加大乡村振兴帮扶干部选派力度,为服务“三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多方协同联动
合作推动“三农”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各类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要素不断涌现,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农业银行立足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依托大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优势,持续丰富“三农”普惠金融服务,努力满足“三农”普惠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
深入推进银政合作。先后与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文旅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工商联等部委单位,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乡村旅游等领域开展专项合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农担合作开展信贷直通车活动,及时掌握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信贷需求,精准响应投放贷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超70万个。深化政府增信模式,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出“国担e贷”,与农担公司合作推出“农担贷”,缓解普惠小微群体融资担保困难。
积极开展行司联动。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债券承销、理财融资等多元化方式加大“支农支小”投入。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承销乡村振兴主题债券和地方专项债,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先后在江苏、海南等地参与设立多支乡村振兴基金,将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围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推广“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等金融服务。
持续加强银企互动。与国资委辖属涉农央企开展共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助力央企投身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等合作,构建“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商户”等服务模式。创新开展消费帮扶,全行累计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近6亿元,帮助销售农产品超36亿元。依托大型核心企业,构建“融资融信+信用流转+支付结算”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上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累计信贷支持企业9.3万户。
助民于发展,兴民于百业,利民于共富。回首过去十年,中国普惠金融绘就了一幅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再到飞速发展的历史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普惠金融要从过去的“有没有”向今后的“好不好”和更长期的“强不强”转变。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走好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农行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2023年第9期
作者:黄建勤(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