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农商银行严格落实服务“三农”主体责任,把富农惠农作为根本出发点,践行普惠金融服务,让农民获得贷款更容易、办理业务更便捷。
一是通过“四张清单”对接,提高市场主体服务覆盖面。全面对接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以智慧营销系统为支撑,全面提升信贷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度。对重点行业客户,按照涉农行业、公共服务、经营消费、商贸流通进一步细分行业客户,深入研究客户特点,主动融入客户生活圈,截至目前,已完成对32.93万客户的对接工作,客户有效对接率72.46%。实施客户经理驻村办公制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驻村办公2500余次,服务客户3万余名,以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进行批量评级授信。至2022年目前,完成辖内全部村庄整村授信,授信户数达到5.46万户,金额25.48亿元。
二是分类研发设计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发挥本土银行和灵活优势,按照“五个振兴”总要求,研发设计系列产品。
围绕“产业振兴”,通过“鲁担惠农贷”“大棚种植贷”“农机贷”等产品大力支持粮食种植生产加工、瓜菜菌种植、农资农机等客户,“鲁担惠农贷”用信余额149户4995万元;通过“大棚产业贷”支持固河、姜店、汇鑫、琉璃寺等乡镇(街道)大棚种植户,累计发放“大棚种植贷”321户2.37亿元,开展“链式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贷款支持,通过“公司+银行+农户”模式,累计发放肉鸭养殖贷款482户12.69亿元。
围绕“人才振兴”,通过“人才贷”“创业担保贷”“乡村好青年贷”支持本地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发放“人才贷”2100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办理贷款9100万元,向“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8400万元;“创业担保贷”用信373户7079万元,“乡村好青年贷”用信100户3279万元。
围绕“文化振兴”,通过“金融夜校”“金融小课堂”“拥军贷”“退役军人创业贷”等形式,组建25支“红马甲”服务队,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讲,通过“信贷支持送上门”广泛支持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文明家庭”、退伍军人等群体便捷获得信贷。目前“拥军贷”用信144户3222万元,“退役军人创业贷”用信97户2405万元。
围绕“生态振兴”,将“生态宜居”列入全年信贷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路径。坚持“绿色信贷”导向,建立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创新推出“分布式光伏发电贷”等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加强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分布式光伏发电贷”322户,金额4062万元;发放绿色贷款265户5961万元,贷款余额5207万元,其中当年投放3084万元。通过“农民住房贷”支持农村居民住房改造,搭建宜居宜业环境。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贷”646户、1.08亿元。
围绕“组织振兴”,选派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挂职副镇长(副主任),融入乡村振兴全流程,在全县村庄、社区张贴客户经理联络卡,其中客户经理至少每周两次在驻点村庄现场办公,以党建共建为切入点,与省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队、辖区110个村庄、涉农小微企业建立共建关系,精准对接服务乡村振兴“关键人”,通过25家营业网点、500名在职职工、440名农金员和“农村金融服务点”天然优势,打造“镇有银行网点、村有助农服务点、家有电子银行产品”三级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生机活力。
来源:齐鲁壹点
https://www.360kuai.com/pc/9118c57055b52d717?cota=3&kuai_so=1&refer_scene=so_3&sign=360_da20e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