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认识金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徐力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全面体现和生动实践就是人民金融。人民金融是金融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南,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人民立场,回答了人民金融“为了谁”的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就是为了人民;二是突出人民主体,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金融改革发展;三是聚焦人民关切,回答了发展“谁受益”的问题,必须扩大金融的覆盖面,突出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徐力表示,上海农商银行作为城乡金融服务的一支排头兵和主力军,要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遵循高质量发展这根主线,牢牢把握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等变化和趋势,转变传统经营思维模式,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据介绍,近10年来,上海农商银行规模效益保持高速增长,总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3.8%,各项存款、贷款复合增速达到12.3%、13.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1.2%。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率降至0.95%。
徐力表示,下一步,上海农商银行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坚持服务型银行的战略愿景。上海农商银行确定了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的战略愿景,将加快从产品经营向服务客户转变,从客户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出发,立足服务、满足、引导乃至创造客户需求,加大提供源头性金融服务。近两年来,该行坚持“做小做散”、下沉市场,努力满足广大小散客户的金融需求,2021年末个人客户超过1900万,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达2.4万,在服务、赋能中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发展逻辑和商业范式。
坚持聚焦重点助力共同富裕。上海农商银行将紧扣高质量发展,选准赛道、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牢记姓“农”不忘“农”,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倡导金融服务“向农、向实、向小”,着力在现代都市讲好农业故事。同时,发挥科创金融特色,重点围绕上海3+6产业结构体系需求,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优化以往以产品配套为主的银行单一供给模式,创设“鑫动能”客户全生命服务周期的科创服务模式,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模式。同时,坚持“ONE SHRCB(一个上海农商银行)”集团化理念,引导35家沪农商村镇银行破局创新,以深耕县域为定位,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当好为乡村振兴输送金融活水的“毛细血管”,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坚持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上海农商银行将坚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和“金融向善”的品牌价值主张,继续深化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六度共治”模式,即“广度”布局、“强度”攻坚、“温度”关怀、“密度”联结、“跨度”融合、“深度”服务,致力于社会资源的金融化整合、社会问题的金融化解决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化服务。在今年疫情期间,上海农商银行快速推出20条普惠金融措施,设立200亿元纾困贷款、100亿元保供专项融资和100亿元优惠专项消费信贷额度,在全市首发“战疫融资直通车”,以线上服务模式在3个月内与近2500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总授信额近140亿元。
强化价值导向的经营策略。上海农商银行将坚持办好人民金融,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重点领域,更多运用金融力量赋能社会治理,更大力度“做小做散、向下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
徐力透露,上海农商银行正在研究制定2023-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未来三年发展蓝图,以“三大核心战略”“五大体系”为重点,继续推进客户中心、普惠金融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战略,推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和谐统一,走轻资本、轻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内涵式增长道路,加快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打造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以财富管理为引擎的零售品牌金融服务体系、以交易银行为引擎的对公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谢卫群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3S2AL60530QR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