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徐诺金: 普惠金融需优化解决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作为地方金融供给的重要力量,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两会期间,就普惠金融的相关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

徐诺金表示,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打通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也从侧面表明,普惠金融服务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需要优化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21世纪》:“普惠金融”这一关键词连续多年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也是市场关注的问题,在你看来,金融业践行普惠金融如何实现可持续?

徐诺金:普惠金融是为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因此,如何以可负担的成本向他们提供广覆盖、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站在新发展起点上,商业银行有必要从改革创新、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匹配能力。

一是要将践行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业坚定不移的初心和使命。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普惠金融业务是新发展阶段落实中央部署的政治任务,是金融回归本源,服务经济社会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推进的战略性工作。

二是完善线下线上渠道建设,使普惠金融服务更具可获得性。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打通等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也从侧面表明,普惠金融服务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需要优化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为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线下与线上两条渠道扩展服务网络。

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县、乡、村多层次的物理网点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小微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县域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渠道,提供快捷、高效、随时可触达的金融服务。

三是运用数智技术降低成本、防控风险,促使普惠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要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就需要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经济回报,在对客定价最优和银行自身盈利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打造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

《21世纪》:中小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难题?

徐诺金:中小银行根植地方,服务灵活,在渠道、队伍、制度、文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可以打造出践行普惠金融的“小而美”样本。

渠道优势方面,中小银行扎根地方,厚植区域,形成了区域全覆盖的网点布局,能快速触达客户普惠金融服务需求。比如,中原银行目前已设立131家县域支行、72家乡镇支行、7000余家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90%的乡镇,惠及2000余万农村居民,并结合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形成了线下线上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为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重要基础。

队伍优势方面,中小银行网点普遍下沉,拥有一支深耕基层、专业敬业的普惠金融服务队伍。他们长期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熟悉农村地区基本情况,具有丰富的客户服务和风险防控经验以及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机制优势方面,中小银行具有决策链条短、服务效率高、管理机制灵活等特点,可以结合小微企业客户和农村客户痛点,在产品创新、业务审批、管理决策等方面做到相对独立、快速、高效。

理念优势方面,中小银行都蕴含着“普惠基因”。比如中原银行把服务农村居民、践行普惠金融作为全行的战略来抓,进行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努力将普惠金融业务做深做精,而不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的短期行为。

《21世纪》:近年来,国有大行也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下沉力度加大,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年高于30%。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与国有大行做好错位竞争?

徐诺金: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的定位,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当然,国有大行实力雄厚,优势明显。但中小银行扎根于城镇和农村,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信贷需求、公司企业的生产情况掌握得更加清楚,这是大型商业银行所没有的优势。对于如何错位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好国家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加大支小再贷款、信用贷款的资金投放,提高首贷户占比。

二是发挥中小银行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市场灵敏度更高、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的特点,迅速捕捉市场需求,通过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方案,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是发挥地域优势,持续做好普惠金融业务的下沉,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小微客户批量获客、批量授信、精准风控等问题,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扩大普惠小微业务覆盖面。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集群市场、产业园区、种植养殖、重点行业等五大类客群,匹配差异化信贷需求,设计定制化服务方案。

普惠金融如何管理尾部风险

《21世纪》:这些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有部分小微企业表示“获得感”不强。从你的观察及中原银行的实践看,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题?

徐诺金: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发展,与保障就业、激发创新动力(310328)、促进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融资过程中,依然有部分小微企业存在“申请难、获批难、用款难、还款难、再借难”的问题。从中原银行的实践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小微客户受经济影响大,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客户抵质押物不足或资产的产权存在争议、企业管理欠规范、财务状况不够透明,无法满足银行发放贷款所需的条件。

二是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未能完全匹配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缺乏大数据应用的精准用户分层画像,对小微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挖掘不够,存在重贷款合作、轻综合运营的现象,金融业践行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志锦

http://news.hexun.com/2022-03-09/205450763.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徐诺金: 普惠金融需优化解决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