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邢乐成: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简称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全面形成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论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金融工作的论述,则是对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提升。依照逻辑顺序,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11234”几个方面。

第一个“1”,就是“一个根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必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百年以来,我们党对金融工作的重要法宝,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党对红色金融的领导,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都始终坚持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印证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个“1”,就是“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理念,贯穿于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全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是建党百年来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金融不应该只为富人和高端客户服务,更不应该成为少数利益集团套利的工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他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服务的均等化,即是未来金融深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实体经济和弱势群体对金融业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让金融成为“人民的金融”,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就是“两大思维”。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内含两大思维。一是战略思维:金融安全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于金融行业首先要从政治上将其置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他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洞察力,确立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思维,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战略性、根本性大事来抓,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都具有战略意义。二是底线思维: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的底线思维,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多次就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出重要讲话。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我们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采取系统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3就是“三项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构成了新时代金融结构与功能、金融机构与市场、金融制度与宏观调控的基本运行逻辑。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初心和本质,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更是深化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防控金融风险,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金融改革;深化金融改革,通过金融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总体上来看,金融工作的三项根本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目的,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核心目标,深化金融改革是根本动力。我们要增强金融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抓实抓好三项任务,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

4就是“四项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四项重要原则: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是现代服务业,职能是提供中介服务。金融回归本源,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决不能“空转套利”和“自娱自乐”。“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赅,阐述了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的关系;优化金融结构,要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出发,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强化监管,要深化准入制度、交易监管等改革,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坚持市场导向,就是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金融业是竞争性的服务业,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合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机制,并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地方。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时代特质。一是鲜明的政治性。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也不应离开党的领导。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为了保证我国经济金融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二是强烈的实践性。金融工作的三项根本任务、四项重要原则等金融思想,产生于实践并被实践证明了她的正确性,是指导我国金融实践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三是深邃的理论性。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创新性地提出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从理论上形成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对于金融回归本源、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作者为:山东省人大常委、济南大学教授、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邢乐成: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