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刘克崮:如何减缓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

 

如何缓解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

刘克崮表示,疫情的蔓延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减缓小微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为了帮助企业抗击疫情和有序复工复产,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央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降存准率等,财政部门税收费用的各项减免、贴息、担保政策等,银保监会的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政策,这些政策有些是临时的应急之举,有些是疫情过后仍然可以持续或者常态化的。

此外,刘克崮认为还需要针对新问题出台一些新政策。一是搁置旧贷款,在遇到重大疫情的时候,搁置旧贷款就是一种支持;二是及时续贷,对于那些经营也不错、有能力还款的企业,现在有困难,但贷款到期了,银行应该提前在到期日之前一两个月,提前进行审批是否可以继续给他们贷款,或者是借新还旧、老贷款延期、展期,这样就可以运用无还本续贷的政策和贷款展期的政策来解决他们的困难;三是酌情放新贷款,只要符合条件,信用、市场经营能力可以的企业,应该给它放新贷款;四是提高首贷的比例;五是提高信用贷的比重,要创造条件,学习方式方法,去识别那些有信用的人,给它放个人或者微企业、个体户的信用贷款,就是免押、免表、免担保,“三免”,由“三要”变成“三免”;六是增加中长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七是提高产业链贷款的比重,对核心企业提供资金,用这种方法可以集团性地、产业链性地维持一条线、一大片。

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不会贷”?

刘克崮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经济体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解决政府的认识问题,一要解决融资难,不宜把融资难和融资贵并行一起推进,那贵为什么贵?因为它难,解决了难,供应就会增加,供求关系就会变化,贵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是发展第一,监管为辅。发展是第一位的,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促进发展,要提高容忍度,在中小微经济体方面要容忍它的坏帐,在疫情时候更要多点容忍。三是强调提高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认识。政府就是秩序,要守规矩,把那些不守法、不守规矩的要抑制住,不是消灭。四是监管也很厉害;五是对小微金融机构、小微金融业务要给予支持。

对于金融机构,刘克崮认为主要要做三件事:一个是定位,要坚持本域,坚持小、弱;二是信息,通过信息的运用,从“三无”中挑“三有”;三是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内部管理、风控,提高效益。

对于企业自身,刘克崮表示小微经济体要做五项工作:守市场、守法纪、强自身、讲信用和善合作。企业做到这五条,政府调整五个认识,金融机构采取三项措施,所有难的事就都不难了。

疫情之后,如何保障小微金融机构生存?

在疫情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金融机构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对他们进行帮扶?刘克崮认为做小微金融大多成本高、风险大,所以一定要对服务小经济体的小微金融业务、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是要坚持市场为基础的价格政策,淡化指令性任务和指令性价格。小微金融产品的价格也应该是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或者叫基本原则。那么小微金融产品的类型品种特别多,是否需要有一个法律的界定,有个空间和弹性?这个很难去做一些行政性的规则,可以借用法律。坚持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价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小微金融必经之路,永远要有。

二是补充出台差异化、梯次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对发放一百万元以下的微企业贷款的银行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优惠利率的再贷款。

三是补充出台差异化、梯次性的财税政策。财税政策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条件要规范、公平。在界定政策适用范围时,要停止以批准机构划界的方法,使用以机构服务的对象层次划界的方法。补充出台梯次性差异化的税收政策,要稳定免增值税的政策。刘克崮建议,对金融机构20万元以下的农户、个体户贷款,20万元到100万元的,城乡微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的利息收入,在免增值税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是贴息要适度,对局部的产业、地区的小微经济体贷款。在一定阶段内可以考虑贴息,但是大面积、大规模的贴息应当限制使用。

来源: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l1qQQV-FQwGMb_UhieEjNg

转载请注明来源:刘克崮:如何减缓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6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