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银行业须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普惠金融已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一个重大战略环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良好氛围。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金融机构必将掀起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高潮。

温彬表示,对我国而言,需要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特征,多管齐下,不断完善政策支持环境。银行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普惠金融仍是当前金融体系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普惠金融的“普”和“惠”都做到了吗?还存在哪些差距?

温彬:近年来,银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践行普惠金融与自身转型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性,取得了显著成效。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4.02%;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9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6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94%)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417.23万户,较上年同期(1278.26万户)增加了138.97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到94.73%,较上年同期(93.25%)提高了1.48个百分点,阶段性实现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另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农户贷款余额7.6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203亿元,同比增长15.2%,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出2.26个百分点。同时,各家银行自觉遵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七不准、四公开”等规定,创新推出“循环贷款”“转期续贷”等服务,切实做到减费让利,降低企业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然,从整体上看,普惠金融仍然是当前金融体系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今后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过去几年,银行加大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普惠金融政策的内涵和外延。今年9月,人民银行完善定向降准,以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一方面,将原有定向降准的领域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另一方面,聚焦真小微、真普惠,指向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三大瓶颈制约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在政策方面,影响普惠金融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温彬: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我国而言,需要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特征,多管齐下,不断完善政策支持环境。当前,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普惠金融发展。

一是征信体系亟待完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信用风险偏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银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以小微企业为例,其普遍存在财务不透明、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相关信息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税务、国土、环保、电力等多个部门,银行若要获得企业完整信息、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存在难度。

二是信用环境有待改善。部分地区信用环境欠佳,企业逃废债问题比较突出,而当地公安和司法部门对违约失信人惩戒力度不够,存在立案难、执行难,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三是支持政策还有空间。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政府性基金、担保机构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贴息贷款和增信支持。此外,国税总局虽然放宽了中小、涉农企业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条件,但大量小微企业贷款多以自然人为主体,不能享受相关政策。

银行业须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进一步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有哪些政策建议?

温彬:因受获客成本高、盈利空间小、风险比较大等因素的制约,传统金融机构通常回避向小微企业、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等提供信贷、银行卡、甚至包括账户在内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相关群体也因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而失去了成长发展的机会,进而影响到社会发展进步和国民福祉提高。

因此,从宏观层面看,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在信贷登记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各类信息,完善征信信息查询平台;地方政府创造条件,着力改善金融生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财税和货币政策加强协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从微观层面看,银行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要加快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机构的发展,探索设立适合普惠金融特点且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全功能、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丰富服务品种,降低服务成本。三是创新信贷文化。要突破授信依赖担保、抵押的传统信贷文化,树立全新的信贷文化和理念,建立与普惠金融相适应的风险体系和流程。四是加快信息科技应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渠道,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信息透明度,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和深度。

来源:中国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张娜

https://www.sohu.com/a/204582420_115495

 

转载请注明来源:银行业须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699